OHSMS簡介
背景
OHSMS產生的兩個主要背景原因之一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對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經營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企業不得不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標準化、法律化。包括杜邦、菲利浦在內的一些大型公司在進行質量管理的同時,也建立了與生產管理同步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這些制度和方法進一步形成了標準,并逐漸得到更多企業的認可。產生OHSMS的另一個國際背景原因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潮流推動下出現的職業安全衛生標準一體化。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跨國公司和大型的現代化聯合企業為強化自己的社會關注力和控制損失的需要,開始建立自律性的職業安全衛生與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到90年代中期,為了實現這種管理體系的社會公證性,引入了第三方認證的原則。
主要內容
OHSMS一般包括七個主要部分:初始狀態評審;安全衛生方針;規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改進措施;審核和定期評審總結。其中核心內容是方針、計劃、實施、改進、審核這五個要素和持續改進的循環。
一般狀態下,OHSMS的運行從初始狀態評審開始,依次進行到評審總結,就完成了一次循環;第二次循環的初始狀態評審確定一個新的高于第一次循環的起點;而第三次循環的起點線又高于第二次,逐次提高,持續改進。OHSMS是企業總的管理體系中的一個子系統,其循環也是企業整個管理體系循環的一個子循環。企業通過OHSMS不斷循環運行和改善。
主要目的
職業衛生與安全管理標準為組織OHSMS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一體化提供指導,其目的是:
(1)減少雇員和其他人員的風險;
(2)改善企業行為,提高企業效益;
(3)幫助企業在市場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OHSMS應實現兩個主要目標:
一是政府通過鼓勵,引導對各類企業的OHSMS評估認證和審查的過程,依法對企業進行安全衛生宏觀管理;
二是企業遵照優良管理的共同原理,把OHSMS與ISO9000、ISO14000共同融入總的管理體系中,實現企業自主安全衛生管理機制。